2022/09/16

我的第一個廚房

設計自己第一個家時,雖然已是工作了約四年的~算是稍有經驗的設計師🤔,但還是比較靠著美感直覺在做設計!當時,對於家的理解、生活經驗這些~都相對薄弱!

小時候在家,媽媽都是叫我去唸書不要進廚房的那種;有小孩後發現,她應該是怕我幫倒忙,自己弄一弄比較快吧😏!後來算是有累積到一點煮食經驗,是去美國念書那幾年,因為對美式食物比較不感興趣,外食又貴,當時流傳著一本留學生食譜,我們就照著食譜開始學煮飯,那是本神奇的食譜,跟著煮好像真的還不錯吃!😆

第一個家Home Studio,大刀闊斧地調動好格局、寬敞舒適的浴室(甚至設置了小時候跟哥哥吵馬桶座要掀還是要蓋,當時就立志我家以後要有的小便斗)、高低層次階梯與架高地板,擺置落地床墊的臥室、老公唯一指定的咖啡吧台(還配BLANCO黑色花崗岩石水槽當廚房的第二水槽)、還有(當時的)夢想清單裡的中島(但這後來隨著時間推移、也移除更換成更能舒適久坐的餐桌)⋯⋯很多年輕時對家的夢想,都在第一個家滿足了;但當時的我卻把廚房的重要性放在最後,配置了一個機能陽春、只有外觀可看的廚房。

當時的我還傻傻不知道,未來我會花這麼多時間在這啊!

雖然沒配什麼抽屜,但檯面選到賽麗(石英)石等級,因為質感比較好&好看啊😄,中段也搭配了喜歡的白色鐵道磚!還有與整體協調的面板色系~現在想想,我只盡了設計師挑選色系、材質的工作,機能使用面上,我當初好像完全沒考慮😆!



經過多年的磨合,我家的廚具大概經歷了幾次調動。
-當初覺得落地型的烘碗機較美觀,故原本就留出了60cm寬的下櫃空間!有小孩後要洗的瓶瓶罐罐多了,或是隨便煮一餐鍋碗瓢盆的量也不少,就將落地式烘碗機原位置換成洗碗機(真是好棒棒的決定,老實說用過洗碗機後就再也回不去了~),60cm是廚房設備的常規尺寸,故原本寬度是夠的,但洗碗機的高度通常會稍高(需注意廚具檯面下高度),當初我們是將下櫃重新拆裝、抬高檯面、重做踢腳板…等工序,才將洗碗機安裝進去。*所以現在若屋主說他們先不用洗碗機,我們就先提醒可考量將檯面下高度留夠,這樣以後要換比較不麻煩!😄



-乾脆把上櫃門扇拆除,變成開放式收納!物品分配也一目了然,根據使用頻率分配位置,抬手就可順手拿取的是每日使用的碗盤!鹽糖醬料罐這些煮飯時的物品也就近配置在爐具區附近。

-之前爐台區下要開門才能拉出的抽籃(好難用的設計🤣,我之前在想什麼?),也乾脆拆除門扇,更便於拿取與通風!

-瀝水籃:雖然有洗碗機,但有些不適用洗碗機的材質、或家有小孩常常有些小東西要順手洗起來瀝乾。廚具的大水槽有些也會附贈瀝水籃,但當你需要使用水槽時,像是洗菜或刷洗鍋子,會希望水槽空間保持寬敞而將瀝水籃置於檯面上,這時若水槽側(與爐具中段的另一側)有留夠檯面寬度,會是更佳的使用狀態,這樣洗菜切菜就不用越過瀝水籃而會感到更加順手!這是我自己使用上的一點小心得!
但位處都會區的小型廚房,不見得會有這樣的餘裕(像我這個廚房檯面長度也不夠),若檯面空間有限之下,仍是要以中段食材處理空間的留設為主,這是要去衡量與取捨的。

我們遇過一些屋主,認真地閱讀了我們認為好用的設計方式,像是在玄關附近剛好可設置儲藏室的格局,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每個屋型不同的家與使用成員,會有其最佳化與最適合他們的格局配置,若在不適合的屋型把每個看似好用的設計全放進去,反而造成格局的封閉感或空間的畸零產生。想說的是,每個好用的空間Tips,還是要因地制宜的,經過整體分析的,挑選適合空間、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使用。

-DIY IKEA 掛架,忘了哪來的idea了,應該是想增加吊掛式收納,就找了兩根IKEA 毛巾桿鎖在上櫃下側,這樣也剛好可以放置砧板瀝乾!鎖好後自己覺得有這妙用真開心😄✌️,喔!當然也是可以晾擦布之類的,一舉好幾得!


-另外,廚房原本設置了中島&中島下櫃,幾年後,趁著要置換洗碗機的工程,也將其捨棄!即使已特別挑選喜歡、好坐的Artek中島椅,但中島椅仍較不是一個可以久坐、安定的座高與氛圍。
而有了孩子的我們,每天花在餐桌與廚房間,好好聽他們說話的時間多了好多,也讓我們格外珍惜!所以若在空間有限下,中島v.s.餐桌,現在的我會選擇餐桌。

拆除中島櫃後的收納補充,後來在牆側增設了一座MUJI的SUS。

在寫這篇文章時,回溯了過往的使用照片!雖然之前的廚房機能考量得相對較不成熟,但我還是很喜歡它,透過時間、透過與之相處,它漸漸變成了適合我們當下的樣子。

更多的是,帶著孩子們在裡頭生活的情感、無可替代。
我們珍愛的、那個充滿回憶的小家🫰!









#爸爸的咖啡吧台


謝謝我的廚房、我的家,教會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