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人生四千個禮拜」讀後感

 

我初五的水果燕麥優格早餐與悠閒的閱讀時光

所以終極的人生時間管理,就是不要管理,讓自己儘可能「活在當下」吧!😂

這個年假,初四一早老公就載著婆婆、小叔跟三個孩子北上;加上行李一車就裝滿滿了,於是我就感恩的留下,稍微整理家裡&獲得一天的年假放風時間✌️;傍晚預約去洗剪髮完,晃到南紡樓上誠品,難得不趕時間的,慢慢逛;一段沈靜舒服的時光,邊逛邊想~好想有段很長的時間,可以好好看書!

挑了幾本想看的書買回家,其中「人生四千個禮拜」是我迫不及待當晚就開始翻看的;原來我們即使活到八十歲,也在世上不過4000個禮拜,看來是本終極的時間管理術了吧!完全打中像我這樣喜歡研究時間管理方法的受眾🤣,但老實說,我自己實行起什麼高效生活,也是永遠無法成功的,想來是我不夠有自制力,努力一陣子只要隨便被什麼天外飛來的事打亂後(而這種事就是會不斷發生),就無法持續,早晨奇蹟那本書(The Miracle Morning) 超棒棒,我有執行比較長的時間,但後來發現白天會有點頭暈,應該是睡眠不足,哈哈!為了健康,我還是睡飽一點好了~總在積極與懶散間不斷擺盪;做計劃、待辦清單、時間管理四象限(重要v.s.緊急)、早晨奇蹟的儀式、原子習慣…;我都記在心上,但當我過得鬆散時,連追劇時都有點罪惡感!我轉頭看一旁追劇滑手機都心安理得的老公,覺得他的心理素質真的很好😆!

我想盡可能讓自己有生產力,所以在洗衣房折衣時會聽劉軒或「下一本讀什麼」 一些自我成長的podcast,這樣會讓我開心又安心,覺得充分運用了時間;每次我在車上想放給老公聽,他就說不要,他要聽股癌&博音,這種亂聊可以放鬆心情的🤣。

這本書的作者,可能也跟我有一樣的”症頭”,而且他一定比我更認真在做時間管理,因為他的工作就是負責撰寫主題為「生產力」的報紙專欄;他說自己有如剛好是品酒專家的酒鬼,形容的真好🤣。喔!這本書的書寫也很風趣,我有時讀到一半就噗哧笑出來,像是提到人生總有這輩子最後一次去做的事~例如:「我確定等我兒子30歲,應該就不用去接他了」
而他都在布魯克林的公園躺椅上頓悟了,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的管理時間。時間不是我們擁有的物件,而是我們活著的每一刻構成的,我們就是時間。go with the flow~ 這觀點出自實驗過所有時間管理方法的時間管理專家,有如一盆冷水從頭上把我澆醒般沁涼~
「因為有限、所以珍惜」
書中提到,瑞典哲學家海格隆德:如果生命永遠不會結束,那麼沒有任何事情真的顯得那麼重要,因為你永遠不必選擇是否要將一段寶貴的生命用在某件事情上。我想起前一陣子看的日劇「舞妓家的料理人」裡頭提到的「一期一會」,一樣的時刻不會再重來。

名藝伎百子對見習生小菫說:「就算練了幾百幾千次來記住舞,次次都有所不同;就像身旁的楓葉、今晚的月亮、還有船上來看我跳舞的人,已經不會再處於同一個瞬間。所以我總是邊在心裡說著“珍重再見“ さようなら,邊跳著舞。」
可愛的料理人季代,看似單純、神經大條,卻對百子說出讓人若有所思的話:「隨著季節與時間的不同,食材的風味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即使日日重複著煮食的動作,也有意想不到的味道。所以開始料理前,我會對著食材說:初次見面”初めまして“,請多關照。」
這些話影響了百子,在藝伎新年的傳統開業典禮的訪問上,百子說:「希望之後的一期一會,不再用”珍重再見“,而是用”初次見面“的心情來面對。」
這是我整部劇印象最深刻的對話!平淡雋永也意義深遠的「一期一會」,而“初次見面”似乎比起“珍重再見”,是更充滿希望的語意^^。

若說我們從小到大予以關注的事情,構築出你的生活 ; 我覺得我們會拿起的書本也是,都是為了解決你生活裡的困擾,在書中尋找答案,經過符合自我價值觀的解讀,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法!所以我覺得,讀過的書也會建構出你的人生~我感謝之前看過的所有關於時間管理、生產力方面的文章與書籍;從小就蠻喜歡做計畫,會做複習功課的讀書計畫,完成後劃掉待辦清單的成就感,還有可以自己規劃、不被明天要考哪一科綁住的那種自由(擁有支配自己時間的自由),現在想來好像比得到什麼成績記得更久。因為我很常做計畫、也很常不成功,所以我知道即使只有完成50.60%,也總比停留在原地什麼都沒做來得好!

這本書有點破壞式的對時間帶著哲學式的反思,所以也詼諧的diss了之前大家推崇的個人成長類書籍;我不想全盤推翻這些,畢竟是過去的努力帶著自己來到了現在這一刻,我清楚記得有天早晨起床,天才微亮,家人都還在睡覺,凝視著寧靜美好的家,覺得身心安適,有種別無所求的滿足!這本書也許早幾年放在書店架上也會被我略過,因為當時的我還沒到抵達需要這本書的程度~關於心理層面的時間思考;在看這本終極的時間管理書之前,若有需要整理生活與過於忙亂的工作待辦清單的困擾,應該還是要先看看一些基礎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幫助自己建立好的觀念;透過十幾年的工作累積,我已經從待辦清單上列了一大堆緊急事務的階段,走到了大部分時間可以自己掌控,大多做著“重要但不緊急”這一個主要象限的事情;隨著年紀與經歷越長,逐漸成長成用“經驗”工作,而不是用“時間”的工作者。但這種用“經驗”工作的時間彈性,其實也代表了工作與休息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線,這時有好的心理素質以保有時間的能量是我的新課題,這是我需要遇到這本書的好的時機點。

比當個稱職的工作者更困難的,是當父母這個角色。因為作者也是位有個幼兒時期孩子的爸爸,所以書中有些舉例很能讓父母產生共鳴,對於育兒的時間焦慮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作者說看了各學派的育兒書,都是期待父母在育兒的各階段做了對的事,然後期望孩子們因而有明亮的未來?(而未來其實無法預期!)~可以全心全意的參與他與我們在一起的此時此刻就好嗎?而不用把時間浪費在擔憂他們的未來!俄國哲學家亞歷山大.赫爾岑(Alexander Herzen):「由於孩子會長大,我們就認為孩子的任務是長大。」「然而,孩子的任務只是當個孩子。 生命的餽贈在於生命的流動,若要等到以後就太遲了。」不知道為何,看到這些文字,我莫名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這是本努力過後再來看會更有感的書。
帶我們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時間;尤其對時間管理有焦慮、或過度努力的人類們(我們),有療癒的效果。

筆記:最後記下了,我在書中覺得有收穫的文字。這些keynote在書中都引據了相關的故事、哲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等相關的研究或書籍來支持這些論敘,這邊只是擷取最後的結論與觀點,幫助我回想書中的重點。要可以說服自己或全面性理解,還是要整本閱讀才行,如此這些片段的文字才真正有了閱讀者自己賦予的意義。即便裡頭的有些觀點讓長期有在吸收自我成長類書籍的我有點掙扎,但作者的用意也許就是決絕的打醒一票不太能放過自己的人吧!😆

我覺得是本有趣且帶來新觀點的書。

  • 不要想刻意掌控時間。
  • 該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
  • 在每一刻自由選擇做最重要的事情。
  • 我們就是時間,go with the flow~
  • 直面人生的有限性,才能真誠地過生活。「更真實」
  • 重點是今天真的可能就是最後一天,你不能完全仰賴未來的某個時間點。
  • 學習以更好的方式拖延~
    好的拖延 V.S. 不好的拖延
    好的拖延:做最重要的事。
    方法:
    1. 先支付(保護)自己的時間
    2. 限制:一次不要做超過三件事
    3. 拒絕重要性中等的誘惑
    不好的拖延:通常是試圖迴避事實的結果。
  • 「定下來」~你必須將就。美國政治理論家羅伯特.古丁(Robert Goodin)「為了讓奮鬥稱得上是奮鬥,你必須以相當持久的方式,不斷將就於某件將成為你的奮鬥目標的事。」
  • 等你不太有回頭路的終於做出選擇,你通常會變得更快樂。 所謂「錯過的喜悅」:放棄了其他的選項,讓自己當初的選擇有了意義。
  • 當你再也無法回頭時,焦慮會消失,因為你現在只能前進,走向你的選擇帶來的結果。
  • 注意力就是生活
  • 重新找回休息(沒有目的性的休息)~尋找一個嗜好(只是單純享受它,笨拙、不擅長也許更好)。「我體會到別的東西,除了一定會感受到的耐心與謙遜,我還感到自由。我得以自由地追求徒勞無功,蠻不在乎自己很爛,這簡直是上天給我的啟示。」
  • 當你投入真實的人生,清楚意識到自身的極限,你將獲得最不流行、但或許最重要的超能力:耐心。
  • 你得以做真正重要的事,並從「做」中獲得滿足感,而不是一切等以後再說。
  • 耐心的三原則
  1. 讓自己喜歡遇到問題。
  2. 聚沙成塔。建立習慣~會帶來複利。
    *時間到,停下來,可以強化耐心的肌肉,有能力一次又一次回去執行計畫。
  3. 原創性通常位於非原創性遙遠的另一頭。p193
    「芬蘭 赫爾辛基公車路線」:在市區內不論你搭任何一台公車都是經過同樣的路線,直到出了市區,才會開始相異,穿越郊區、抵達鄉間,最後到達不同的目的地。
    建議:「你就留在車上不要下來,待在那台該死的巴士上。」具備個人特色的作品,就是從那裡開始出現的,不過唯有具備耐心的人才有那麼一天。他們全心投入早期的階段,在那個試誤期模仿他人,學習技巧,累積經驗 。
    唯有耐心走過眾人走過的路,才有可能接觸到更豐富的獨特型態。
  • 臣服於時間的限制,不再老是試圖要求事情該如何開展,將獲得最深層的自由。
  • 一起放假的快樂~時間的價值並非單純來自你個人擁有多少時間,而是能否與你最愛的人共度。
  • 你與他人高度同步時,內心會湧出一種感受,好像時間變得更真實-更強烈、更鮮明、更充滿意義。
    《合拍》(keeping together in time) 同步的動作
  • 滄海一粟療法:你拿人生來做什麼,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你用你有限的時間做什麼,宇宙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把你這輩子唯一擁有的時間,用在你真正感到有意義的事情上,那有意義的事到底是什麼?
    這次的疫情是很神奇的契機,我們從來沒收過這麼大的禮物。不是指死亡,不是指病毒,而是一場「大停頓」(Great Pause)
    珍惜人生數千個禮拜這極珍貴禮物的方式,並不是下定決心「做了不起的事」。正好相反:你要拒絕把這數千個禮拜,和抽象、要求過高的傑出標準綁在一起,要不然這數千個禮拜永遠只會顯得不足。腳踏實地才是正途,從能夠撼動宇宙、神一般的幻象,回到具體、有限且通常很美好的真實生活體驗。
  • 生命有限,而時間會帶給我們無法解決的難題,你無法忍受的原因出在誤以為能夠解決。法國詩人克里斯蒂安.博班(Christian Bobin):「我突然明白,人生只會帶給我一連串無法解決的美好問題。那樣想之後,一片深沈如海的平靜湧入我心。」
  • 你喜歡如何利用時間的答案,有可能提示了善用時間的最佳方法。
  • 成功不必在我:很多工作,都帶有不會在我們有生之年完成的性質。(像是育兒&其他~),這些活動都屬於一個遠遠更大的時間脈絡,一直要到我們離開人世多年後,才有辦法衡量最終的價值(或永遠無法計算,因時間無限延伸)。我們都是替宏偉教堂增磚添瓦的中世紀石匠,心中明白自己永遠見不到大教堂完工的一天,但教堂依舊值得蓋。
  • 「做下一件正確(必要)的事」在你所處的歷史時刻、有限度的人生中,運用自己有限的時間與能力,實際真正去做、照亮其他人人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