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是空間中最真實的溫度…

2018/10/01

安靜是種超能力 讀後感

出自:安靜是種超能力  張瀞仁 著
這個週未,利用管小孩、煮飯、整理家裡的空檔,一路心有戚戚焉的讀完這本書寫關於內向者的書,在書裡的文字得到很多共鳴。
從小,我媽跟親戚朋友介紹我的開場白就是「派謝~這個孩子卡ㄋㄚㄌㄥ(台語:怯懦害羞)」,因為我就是那種會躲在媽媽後面,覺得跟長輩打招呼很彆扭的小孩~
目前住了8年的家,我遇到鄰居的次數屈指可數,很是疑惑老公為什麼都知道幾樓的哪邊住了誰誰誰,還跟他們聊了什麼的;真相是我要出門前若聽到門外有聲響,就會故意慢點出門、回到家門口時,若聽到樓上樓下有任何動靜,我就會加速進門的動作;平常進出樓梯間都超迅速,深怕遇到鄰居不知要聊啥很尷尬,所以我真的都遇不到鄰居阿!哈!不是內向者的人一定會覺得哪有這麼誇張,不過這是真的。


前陣子帶孩子們去社頂公園看野生梅花鹿,保育人員解說梅花鹿生性非常膽小,遇到太大聲響甚至會因爲橫紋肌溶解症而死亡(太緊張而嚇死~), 我覺得跟我們內向者的「症頭」還蠻像的!因為對外在的雷達接收器太敏感,我們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其實內心在狂風暴雨。

其他諸如反應慢,遇到突發狀況就腦袋ㄧ片空白~(據研究指出,內向者大腦習慣連結長期記憶,反應時間要久一點)、臉盲症(因為走在路上也不太好意思看別人⋯)、不喜歡打電話、不喜歡成為關注的焦點、喜歡獨處(我們充電的方式)、在社交場合回到家就有氣力放盡之感.....等等!都是我們內向者每日的切身感受。

書中除了敘說作者自己心裡一些內向者小劇場,讓同是內向者的我們感同身受的被安慰了,「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阿!」;也旁徵博引了很多我自己看過或想看還沒看的好書,論述我們如何利用內向者的優勢在自己的職涯上做發揮,作者本身就是很成功的女性職場工作者,內容是有深度的、但卻非常容易閱讀,我週末很享受的一路讀完,意猶未盡。

吿訴我們,內向者也不用妄自菲薄,即使這世界多少是鼓勵外向的,但無論內外向都有自己的課題要去克服;內向的我們或許無法魅力四射,但卻溫和真摯,也許,這就是人們喜歡我們的樣子;確實,也只能用自己舒服的方式來呈現自己,這樣才是可長可久的策略。

想想還好有我的外向型老公跟我做搭配,不然公司可能無法運作(笑~);跟新業主接觸的第一步就是看業主填的表單資訊打電話給他們;這個步驟就隱含了1.打電話給2.不認識的陌生人,2種讓內向者害怕的組成元素,所以每每老公幫我做了這項會讓我壓力值升高的工作,我都覺得他好棒棒。我們公司官網不放電話(常有人在粉絲頁留言,請問你們的電話是?),應該也是某種內向決策吧!但是真的, 設計是需要長期專注的深度工作。
還記得當初還是菜鳥設計師的自己,那時line還不盛行,每次要拿起電話打給業主討論就有如千斤重般,冷汗直流;但太想要腦袋裡的畫面成型,這時我就會問遍每位工班老闆各種配套工法(當時願意無私教我的好老闆們,現在都是我們配合十幾年的固定班底了😊),在腦中模擬各種跟業主可能的問答,然後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打這通電話。每個工作都有適合自己或自己需要特別努力克服的部分,因爲太喜歡空間設計從無到有帶給我的巨大成就感與享受它美好的喜悅,我也需要努力去克服這份工作在人際關係上帶給我的小鹿亂撞,從當初的惶恐到現在已游刃有餘;誰說設計師就得要表現的自信滿溢,像大師般篤定,我們也可以透過細膩的觀察,仔細的聽業主心裡的聲音,因而得以做出體貼人、貼近日常的設計。
在我們的團隊中,也有著充滿天賦卻也內向害羞的年輕同事們,這一路的心路歷程我都深刻瞭解,因為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只希望在奠下的基礎之上,讓他們的成長之路得以更順遂,或不這麼驚心動魄吧!

看完這本書迫不急待要跟老公分享,他斜眼看了我一眼說,那作者有說內向者不要壓抑外向者的行為特質嗎? 哈!我喜歡在家,他喜歡出去玩;他朋友很多(而且從小到大一直有聯絡),我朋友很少(而且好久才連絡一次(他都說我沒朋友~));跟一大群朋友出去玩是他充電的方式,而我則是在家看看書之類的我才覺得身心靈得到充分休息。但書中也提到,內外向者可以完美互補,配合的好,就擁有兩個世界的優點。所以他為我減少”一大群”朋友一起出去充電的頻率(或他自己去),我也偶爾出席我覺得舒服的場合,練習自己社交的強度。這是我們為彼此的「互相配合」。

會起心動念看這本書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這本書的作者雖是個內向者,但因為工作的關係,常需要公開演講,此書中也有她如何克服在眾人面前演說的心法。前陣子,剛好有個講座的邀約,在看到簡訊的當下就開始手腳發軟(標準典型內向者的反應),外向者如老公聽到馬上說~當然好啊!妳要走出妳的舒適圈。我內心知道,分享確實是我下一步想去做的目標,或遲或早都要踏出這一步。但在ㄧ群人前說話簡直就是內向者的大魔王,小時候只因為形象上是好學生(還是老師想整我)就被派去參加演講比賽,上台前我都恨不得找地洞鑽(躲起來),從此遇到這種場合我能閃則閃;內向者本來就不擅長說話,還是在ㄧ群人面前說話,這簡直太驚悚了!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但我們可以沈憯書寫, 組織條理; 透過刻意練習讓我們自己更好。看完這本書, 也幫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順道一提, 謝謝大人學張國洋老師的推薦, 讓我認識這本書, 也開啟我第一本電子書閱讀的初體驗, follow這些知識性的網路名人常常可得到正向的啟發; 原本以為自己還是會比較喜歡翻閱書本的手感, 但試用了一次電子書就上手, 可能是我們早已習慣了看手機的感覺, 長期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不舒服耶; 我是在手機&IPAD兩種載體輪流閱讀, 科技真的很強大, 不管在哪個載體, 一點開閱讀軟體它就打開在上次停下來看的那一頁; 讓你不用去回想我看到哪兒啦!要特地貼標籤, 或起身去拿筆劃線。這週末我連等垃圾車來的那5分鐘都拿手機出來閱讀, 一下就可以馬上進入狀況, 可能也是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的緣故。之後應該會持續買電子書來看, 這樣也可以完整利用零碎時間, 像是等公車, 坐大眾捷運, 這週末我感覺可以完整閱讀完一本書的速度變快了, 平常包包裡帶著書, 卻都不敢拿出來翻, 想想等公車或等垃圾車你拿本書在那邊翻(也太假掰~誤!)好吧!這又是內向者的內心小劇場~看手機就名正言順了許多!

謝謝作者。瀞仁的分享, 寫出了我們內向者的內心小宇宙, 大家無聲地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 像蠟燭一樣, 雖然不像太陽般耀眼, 但很溫暖。

2 則留言:

  1. 您好,我是方舟文化的行銷,看到您這篇讀後感,希望能夠轉貼分享,不知是否可以呢?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