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是空間中最真實的溫度…

2019/06/10

我家的衣櫃


 我家2大3小的衣櫃,323cm+一座MUJI抽屜櫃。





七八年前,看了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突然有醍醐灌頂般被點醒的感覺。雖然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大部份的我們都很難做到。


從小就被教育要惜物愛物,爸媽總是克勤克儉的過著簡樸的生活,一開始,「斷捨離」這個概念,最需要克服的,是我心裡的障礙與從小到大認同的價值觀。丟棄物品總讓我們帶著浪費的罪惡感,但一旦體會過它的美好,我們就可以去理解「丟棄」這個課題,反而透過審視我們的”不需要”,物慾會隨之降低,是一種更環保而簡約的生活風格。

想想,在家中堆置不需要的物品,其實更是浪費了寶貴的空間與整理的時間啊!

因為想要盡量在忙碌的設計工作與擁有三個孩子的家庭生活中取得平衡,我得出的居家整理的心得就是:「減物」是唯一的解方。一個有數千件物品的居家跟只有數百件物品的居家相比,當然是需要服務的物品量越少越容易整理阿!
我決定,讓自己的生活,有意識地,越簡單越好^_^。

2019/01/26

Fion的畫畫課

Fion是我follow了十年以上的artist,在那個部落格還盛行的年代!

老實說一開始是被她可愛的女兒Mia迷上了,哈!(我對孩子純真可愛的模樣毫無招架之力,這樣想想,也許預見自己未來有三個孩子,也不那麼意外了吧!(≧∇≦))
後來則是非常喜歡Fion的生活風格,她po的照片、她的文字、她的畫面、她的日常。

2018/12/31

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 讀後感 邀請



平面,是空間最重要的起點。

平時自己在觀看ㄧ個空間作品時,也是習慣會去對照它的平面圖,讀出彼此的空間關係。這本書是更直覺的以俯視的角度帶你看空間,ㄧ目瞭然之外,有種小模型&娃娃屋的可愛感。

2018/12/17

Comfort Interior


第一次開會,業主帶來了一本我也有的書,『雅姬流的生活風格書』;這是日本風格師雅姬以自己獨到的美感搭配,逐漸樹立屬於自己的家居生活風格並有了眾多追隨者。

所以我們以此書為起點,一起讓這空間~自然清新,帶著幾分法式風格的慵懶,美式鄉村的casual, 也有著日式雜貨風的可愛~

因為都好喜歡”生活”這件事,與屋主一聊起天來,總有好多共通點~follow一樣的花草風格師、生活美學部落客、家居雜貨店.......等,以網路用語說,就是同溫層吧!😄

設計師與屋主,總會有某些程度的生命巧合,才有了各種相遇的緣分,也才懂得如何互相欣賞~

2018/12/06

我們親愛的瑋心

今天,要來介紹十一日晴 優秀團隊的其中一員,瑋心 Sara。

十一日晴  專案設計師
張瑋心






















當初以HOME STUDIO當作十一日晴的起點,把工作室跟家結合。很多前期的業主,當初都是在我們自宅討論設計的~好像是自然而然的牽引,一路往下一步前進......,正式成立了公司,有了獨立的辦公室。而瑋心是我們的第一位同事,記得她在我們的HOME STUDIO面試時,還是小baby的我家老二也坐在一旁的搖搖椅上一起參與了; 瑋心是當初的第一位面試者,也是唯一的一位面試者,面試完,我們就直接請她來上班了,後來才體會,當初有多麼幸運,找到一位適合的夥伴有多不容易啊!


不知不覺,三年半的時間過去,從草創時只有瑋心與我們夫妻倆坐在諾大的辦公室裡,到現在十一日晴是8人的團隊; 真感謝她一路這樣堅持了下來,成了我們最得力的左右手。設計的養成需要時間,時間可以淬煉出專業。我們願意把對設計的一切所知一遍一遍的告訴她,讓她去體會與消化; 曾經,以為我只願自己一直做著喜愛的設計就好,但看到這些的年輕種子,逐漸成熟,發出光芒,才發現這與成就作品一樣,帶給我為他們感到驕傲的喜悅。



瑋心有著很好的美感,廣度也很夠,工業風、日式復古、清新小品都可以抓得到感覺,那是大量觀看好看畫面的設計累積。室內設計這個專業,從來不是簡單的事。近距離的面對業主,手工製作的工程,過程難免會被放大檢視,要有很強大的心理素質,但瑋心看起來總是笑笑的,一派輕鬆的樣子,但我相信她私下花了很多時間做努力。現在隨便問她,常用燈具開孔要幾公分,水平把手會裝離門邊幾公分等這種枝微末節的事,都倒背如流~我們說她現在對工程的掌握度可說是最甄成熟的時刻啊!除了設計、工程面上的成熟,與業主的對話也因為自信而更自在了~我一直相信,有專業,業主就會給予尊重。

常跟同事們分享~最好的設計,就是從業主的心出發的設計,考量他們真切的需要,聆聽他們心裡的聲音,最終,業主會感受到我們在設計上的體貼,不需要在設計上炫技,用平實優美的設計帶業主去感受家的美好。


我們緩慢而用心的培養著十一日晴的生力軍,希望把對家的美好想望與理念傳遞出去。希望做出的每個作品,都有著十一日晴出品,在設計、工程上的同質水準。

過程中,我們盡其可能的分享,讓大家可以少些跌跌撞撞,但其實不全都是我們給予,他們也教會了我們許多; 能與這些各擁強大潛質與熱愛設計的年輕人共事,很榮幸。


我們信任我們的瑋心,相信她準備好了。



歷年參與專案:



2018/10/27

HOME FOR KIDS 講座內容整理


我是一個三個孩子的設計師媽媽,來談論HOME FOR KIDS這主題應該很有說服力吧!笑~
這邊要跟大家分享,這些年,我的家、我的孩子從生活裡教會我的事。

2018/10/01

安靜是種超能力 讀後感

出自:安靜是種超能力  張瀞仁 著
這個週未,利用管小孩、煮飯、整理家裡的空檔,一路心有戚戚焉的讀完這本書寫關於內向者的書,在書裡的文字得到很多共鳴。
從小,我媽跟親戚朋友介紹我的開場白就是「派謝~這個孩子卡ㄋㄚㄌㄥ(台語:怯懦害羞)」,因為我就是那種會躲在媽媽後面,覺得跟長輩打招呼很彆扭的小孩~
目前住了8年的家,我遇到鄰居的次數屈指可數,很是疑惑老公為什麼都知道幾樓的哪邊住了誰誰誰,還跟他們聊了什麼的;真相是我要出門前若聽到門外有聲響,就會故意慢點出門、回到家門口時,若聽到樓上樓下有任何動靜,我就會加速進門的動作;平常進出樓梯間都超迅速,深怕遇到鄰居不知要聊啥很尷尬,所以我真的都遇不到鄰居阿!哈!不是內向者的人一定會覺得哪有這麼誇張,不過這是真的。